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调研与思考
背景颜色:              
留守儿童更需要“爱”的呵护

——黄冈市留守儿童工作情况调查

编辑日期:2014-04-14   来源:  作者:市妇联主席 张曙红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留守儿童是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关爱留守儿童是社会各界的共同任务,也是各级妇联组织的重要职责。市委、市政府对留守儿童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就做好留守儿童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今年上半年,市妇联组织力量对全市城乡留守儿童工作进行调查,初步摸清我市留守儿童工作的基本情况,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基本诉求,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留守儿童工作提供参考和服务。
一、我市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一般来说,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留守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年龄在十八周岁以下的农村儿童。我市是劳务输出大市,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居民外出务工,一方面,加快了城镇化的进程,促进了农(居)民增收,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大量的城乡“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的分布情况。据初步调查,截止2013年上半年,全市现有城乡留守儿童40.34万人,约占儿童总数的42.1%,其中,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约25.99万人,约占留守儿童总数的27.1%留守儿童数量从年龄上来看,14周岁以下的占大部分,约为29.28万人,占72.58%1418周岁的约为11.07万人,占27.42%;从在校学生分布来看,幼儿园和高中学生中,留守儿童数量较少,小学和初中阶段留守儿童人数较多。
留守儿童的监护方式。目前,我市留守儿童有三种基本监护方式:一是隔代监护,留守儿童由祖辈(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管理监护;二是亲戚管理,留守儿童由父母托付给伯伯、叔叔、舅舅、姑妈、姨妈等亲戚管理监护;三是学校管理,留守儿童在寄宿制学校住读,生活和学习由学校负责管理监护;此外,还有自我管理、民间管理等方式。据抽样调查,在这几种监护方式中,我市留守儿童中由隔代监护的24.65万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78.5%;由亲戚管理的2.67万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8.5%;由学校管理的1.73万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5.5%;由其他监护方式(自我管理、民间管理等) 管理的2.35万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7.5%。
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留守儿童中也有许多自强自立、吃苦耐劳、懂得感恩的品学兼优的优秀儿童,但不可否认,由于缺乏家庭的关爱和有效的引导、教育、管理,直接影响留守儿童的正常成长和全面发展。当前,留守儿童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五失”:
1、学业失教。绝大部分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监护,而这些隔代监护人一般年龄较大,文化素质偏低,一般只能照顾留守儿童的吃饭、穿衣等最基本的问题,对其学习、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往往难以给予帮助或辅导。同时,隔代监护中溺爱现象比较普遍而严重,祖辈对孩子的要求多百依百顺,致使许多孩子养成不良行为习惯,在学习上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学习成绩不稳定。
2、行为失范。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一些留守儿童极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和影响,从而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调查中发现,一些留守儿童不服管教,我行我素,在学校纪律散漫,道德品行较差,常有迟到、早退、打架斗殴、说谎等现象;在家里好吃懒做,一些诸如洗碗、扫地等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不做,对监护人不礼貌,甚至有夜不归家的现象发生,有的整天沉迷于武侠小说,有的迷恋网吧和游戏厅,有的甚至还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厌学情绪日益滋长,一些孩子甚至不惜向父母或监护人撒谎,染上了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社会恶习,致使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成为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风气的所谓“问题儿童”。
3、安全失保。监护人最担忧的问题就是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和教育,留守儿童对突发性事件几乎没有应变和自救的能力。同时,留守儿童自身在生理上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心理上也缺乏防范意识,再加上社会治安确实存在一些不安定要素,容易被社会上怀不良居心的人欺侮,尤其要引起高度关注的是,一些留守女童还容易遭受不法分子的性侵犯等严重人身安全问题,还有些留守儿童出于对亲情的渴望,在管理和监护不严的情况下离家出走。这些都给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4、心理失衡。留守儿童中6—14岁占绝大部分,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身体发育、身心迅速发展时期,思想的可塑性较强,对周围事物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他们因无法得到亲情的抚慰及正确的引导,往往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能力差,人际交往能力差,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不懂得关心和照顾他人,不知道如何去理解和体谅他人,表现为内心封闭,情感淡薄,情绪消极,情感脆弱,孤独寡言,不合群,不愿意也不善于同他人交往,存在抑郁、自卑心理,思想或过于偏激,或不分好坏、盲目交友,人格发展不健全,对人生的长远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5、情感失落。许多留守儿童在幼年时期就被迫长期与父母分离,他们早期无法与父母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在与祖辈或其他亲戚生活的过程中,他们的需要、情感常常无法得到亲人的反馈、慰藉和补偿。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就与家人产生了隔膜和陌生感,不懂得关心和照顾他人,缺少感恩心,这种亲情的缺失,导致很多留守儿童内心封闭、亲情淡薄,对父母漠视冷淡。对父母尚且如此,对同学和其他人就可想而知了。
二、妇联面向留守儿童开展的工作
近年来,全市各级妇联十分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工作,针对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关爱工作,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一)加强调查摸底,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各级妇联把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发展状况作为工作的切入点,深入到农村、社区、学校、家庭开展调研,倾听留守儿童和社会各界声音,分析留守儿童生存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并依托社区和教育部门,对留守儿童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建档建卡。据了解,学校和社区普遍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主要写明学生的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就读学校、在校的学习和思想表现情况,同时,写明学生的父母姓名、年龄、职业、家庭经济状况、在外经商(务工)地址及联系电话,代理监管人的基本情况等。通过建立档案,掌握留守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关注其成长中遇到的生理、心理问题,增强关爱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发挥职能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关爱行动。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各级妇联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积极动员社会力量为留守儿童捐款捐物,初步统计,全市妇联组织共募集爱心善款120多万元。近年来,市妇联争取浙江贝因美集团两次为我市留守儿童等急需救助的困难群体捐赠价值100多万元的健康食品。2011年和2012年“六一”期间,市妇联都争取到省妇联、楚天金报及各界爱心志愿者到团风县、英山县、浠水县等县市为贫困留守儿童送去价值近30万元的学习用品、生活动用品和助学金,并与近100名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2013年5月24日,浠水县在巴河镇巴驿小学举行“为留守儿童圆梦暨爱心家庭结对帮扶”启动仪式,县妇联为留守儿童送去篮球、羽毛球、球网、架子、乒乓球拍、军棋、跳棋、象棋、跳绳等近万元的体育活动器材;5月29日,县妇联机关党员干部来到兰溪镇袁垅村,为该村幼儿园10名困难儿童送去一个书包、一本字典、一个本子、一盒彩笔、一本画册的“五个一”爱心物品。6月1日,市妇联争取省妇联、湖北垄上频道、无忧车网、东风日产汽车公司在罗田县九资河镇徐凤冲小学举行“垄上冲锋号—关爱留守儿童”爱心捐赠活动,为该小学200名学生每人捐赠一本图书,为100名留守儿童每人捐赠书包、文具、书籍、篮球、羽毛球拍等价值5万元的文体用品。6月1日,市妇联为团风县黄湖移民新区黄湖小学50名留守儿童每人赠送书包、词典、文具等学习用具,并组织多名女企业家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成为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
(三)积极探索,初步建立留守儿童服务模式。在实践中,我市各级妇联初步探索出符合各具特色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服务模式。一是创建留守儿童服务机构。各地因地制宜,结合实际,依托学校或村级(社区)阵地,创建创办包括留守儿童家长学校、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留守儿童综合服务体系等服务机构,基本构建一个由乡(镇)、村(社区)和学校共同组成的关护服务网络。初步调查,全市共创办留守儿童家长学校150多所,通过举办留守儿童监护人家教知识培训、家长育子教子经验交流等活动,帮助监护人和家长更新家教观念,学习家教知识,提高监护能力;共创办爱心服务站100多个,为留守儿童提供权益保护、家庭教育、心理咨询以及学习与生活方面的多种服务。武穴市朱木桥社区“春晖青草园”是全市很有影响的留守儿童之家,拥有多台科普器材的科普室,存有3000多册儿童图书的阅览室,还有儿童手工制作室、儿童心理咨询室和儿童活动室,通过招募“爱心妈妈”、“代理家长”,开展以“心手相牵 快乐相伴”、“延续关爱 传递希望”为主题的多项关爱活动,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我市还积极争取省妇儿工委办公室和省发改委的支持,通过省的专项资金和地方配套,建设寓留守儿童托管、游戏娱乐、图书阅览、校外教育与服务于一体的留守儿童综合服务体系,成为留守儿童信赖的爱心家园。初步统计,自2007年至2012年,全市通过上争下筹,共筹集资金和物资1400多万元,创建留守儿童综合服务中心12个,建筑面积达3.2万多平方米,5年来共安置和服务1.2万名急需帮助的留守儿童。二是招募爱心志愿服务队伍。发挥党员、干部、教师、企业家、大学生志愿者和社会热心人士的积极性,广泛招募一批“爱心妈妈”、“爱心爸爸”, “爱心姐姐”、“爱心哥哥”,实行“爱心家庭”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建立相对固定的联系,从生活上关爱,学习上关心,心灵上关怀,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和关怀。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妇联系统共招募“爱心妈妈”、“爱心爸爸”等“爱心志愿者”5600多名,结对帮扶留守儿童2.8万余名。团风县杜皮中学爱心站原站长程志芳是一名军人的妻子,多年来,她结对帮扶了多名困难留守儿童,被推荐“感动湖北十佳母亲”候选人,荣获全省优秀“爱心妈妈”称号。三是开展爱心志愿服务活动。我市大力创新服务模式,根据留守儿童特点和需求,引导爱心志愿者开展“4点半课堂”、“快乐暑家”、“暑假少年宫”、“曙光行”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行动,受到广泛欢迎。黄州区建新社区组织由大学生、社区网格管理员、文艺爱好者、党员干部等志愿者创办“四点半课堂”,该课堂有1间学习室和1间娱乐室,可以容纳几十名学生,一些下午放学后不能马上回家的留守学生,来到这个课堂,在专门老师的辅导和管理下,做作业,玩游戏,前后共有20多名志愿者累计辅导孩子1000多人次。黄州区陈策楼镇聚星小学、浠水县竹瓦镇走马小学积极组织湖北经济学院和黄冈师范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利用暑假开展留守儿童“暑假少年宫”、“曙光行”等多种形式的义务支教活动,发挥大学生优势,开设兴趣课堂和心理辅导等课程,在培养兴趣的同时,为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排解不良情绪,与留守儿童共度快乐、充实的暑假。
我市留守儿童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四个不够”:一是机制不够健全,有很多部门都在做关爱工作,但没有很好地整合力量,致使力量分散,相互间缺乏配合和协调;二是工作不够平衡,县市区之间工作不平衡,相关单位之间工作也不平衡,一些单位对留守儿童工作认识不到位,工作不够主动,缺少积极性;三是投入不够,包括资金、人员和设施都严重不足,特别是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很多救助仅靠捐助来进行,力量有限;四是心理辅导不够,留守儿童除了需要物质上的帮扶外,更需要心理疏导和引导,帮助留守儿童克服性格缺陷,养成健康的人格和行为习惯,尤为重要。做好留守儿童工作任重而道远。
三、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环境。发挥好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宣传留守儿童工作相关政策法规,宣传各地各部门重视留守儿童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宣传留守儿童中自强自立、热爱生活、懂得感恩的优秀典型,激发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促使更多人士、更多组织、更多力量自觉参与留守儿童工作,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关爱氛围和环境。
(二)健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不是某一个单位,某一个部门可以独立解决的,需要党委政府重视支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同解决。政府作为留守儿童工作的责任主体和行为主体,应将关爱工作纳入重要日程,纳入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统筹部署和落实。当前,要认真落实好教育部、全国妇联、团中央等5部门在2013年1月下发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建立健全领导机制、责任机制和协调机制,发挥教育部门主阵地作用,整合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力量,明确职责任务,建立长效机制,形成“政府领导、部门支持、市场运作、合力推动”的工作格局。建议政府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今后几年为民办的实事之一,设立留守儿童专项救助经费,以改善留守儿童的膳食营养为切入点,以保护留守儿童人身安全为重点,着重做好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和困难留守儿童救助工作。当前,要特别关注一些地方出现的对留守儿童尤其是女童人身侵害的严重暴力犯罪案件,依法严厉打击,坚决维护儿童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
(三)加强阵地建设,发挥服务机构作用。一方面,要加强学校管理和建设。学校是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的最重要的场所,是留守儿童工作主阵地,在留守儿童工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加强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建立完善的校园安全保卫、食品安全等安全保障制度,加强留守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使寄宿学校成为留守儿童放心、安全的。学校要创造条件畅通留守学生与家长的沟通渠道,通过电话、电子信箱,利用节假日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等形式,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形成教育、管理与服务合力。另一方面,要加强留守儿童服务机构建设和管理。发挥妇女儿童之家、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乡村文化活动站、乡村少年宫、“七彩小屋”、“ 4点半课堂”以及留守儿童家长学校、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留守儿童综合服务体系等服务机构在托管、家教咨询、培训等方面的作用,完善管理制度,促进规范运行,发挥服务功能。同时,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创办留守儿童托管服务中心等公益性服务机构,形成政府投入与民间参与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良好格局。对民间留守儿童托管机构要加强监管,完善从业人员资质、饮食、住宿、人身安全等方面的制度和行业标准,严格准入,定期检查,从严规范民间托管服务市场。
(四)动员社会力量,深化关爱活动。首先,要加强关爱队伍建设,发动党员、干部、青年志愿者、企业家、大学生、“五老”成员参加到关爱活动中来,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广泛招募爱心爸爸爱心妈妈 等志愿者队伍,推广“爱心家庭”关爱模式,让有亲和力、有爱心的人士在一定程度上担当代理家长,帮助解决留守儿童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其次,要继续深化结对帮扶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牵手助成长”万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留守儿童活动,党员干部带头行动起来,引导和带动社会各界参与留守儿童工作,并实行工作跟踪,动态管理。总结推广各地志愿服务活动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完善“4点半课堂”、“快乐暑家”、“暑假少年宫”、“曙光行”等志愿服务模式,多途径、多渠道、多方面为留守儿童提供帮助和服务。要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工作,加强儿童心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帮助留守儿童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解决留守儿童的根本途径在于减少留守儿童。要减少留守儿童,一方面,要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积极创造条件让进城农民工子女就近就便入学。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提高城镇化水平,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拓宽农民致富门路,尽可能将富余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地安置,就地就业,形成离土不离乡的就业模式。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实施回归创业工程,鼓励有成就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回乡就业,让孩子与父母有更多的团聚机会,还留守儿童一个完整的家,给留守儿童一个温馨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Copyright 2012 黄冈市妇女联合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黄冈市信息中心
联系地址:黄冈市市委大院 联系电话:0713-8622861  电子邮箱:ad@hgwomen.org
主办单位:黄冈市妇女联合会   建议使用IE5.0以上浏览器1024*768分辨率  鄂ICP备10015955号